甘肃陇南市社:构建县域商业体系助农兴农
信息来源: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人: 发布时间:2025-04-16

陇南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配送农资到田间地头。 陇南市社供图

地处甘肃东南部的陇南,作为甘肃唯一的“长江流域地区”,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,孕育出油橄榄、花椒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群。然而,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困境长期制约着山区发展。近年来,陇南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建设“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”为契机,构建起覆盖产、供、销全链条的现代化服务体系,不仅破解了“小农户对接大市场”的难题,更探索出一条切合当地实际的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。

从“保障供应”到“科技赋能”

“今年春耕期间,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累计调运化肥4.2万吨,可满足63万亩耕地需求,农资市场占有率60%以上,确保全市春耕备耕货源充足、市场平稳。”陇南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、主任田广德告诉记者。如今,陇南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正从“保障供应”向为现代农业“科技赋能”拓展。

西和县供销合作社组织营销和技术人员为10个基层经销网点送货下乡,配送农资产品2000余吨;武都区供销合作社鑫农农资公司建起容量2.2万吨的农资区域配送中心,建立乡村级经营服务网点48个,覆盖全区40个乡镇(街道);文县供销合作社成立文县供销绿色农资运营中心,建成县、乡、村三级农资运营配送网络……这些共同织就了覆盖全市的170个服务网点,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。电话预约、网络销售、微信订购等贴心服务,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买到所需农资。这种“毛细血管式”的布局和服务,确保农资48小时直达田间地头,较传统模式缩短60%以上的物流时间。

陇南市社及时更新服务理念,提升为农服务质效,力求让服务更高效、精准,且充满“科技范儿”。市社12家庄稼医院免费开展测土配方、配肥、配药服务,庄稼医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;武都区社更是将传统农资销售模式全面升级,推出集土壤检测、作物诊断、精准施肥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包,已累计服务农田达3万亩次。服务科技含量的提高,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。

西和县社提出“大化肥减少小化肥补、尿素下降专用肥上”的新理念,针对半夏、花椒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,精准推广专用肥。宕昌县供销合作社推行“有机肥替代”行动,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推广生物农药,带动全县绿色种植面积扩大35%。这种“减量增效”的实践,既破解了面源污染难题,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,为后续价值链延伸奠定基础,助力了生态农业体系化建设。

织密县域流通“一张网”

如今,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仍是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瓶颈。陇南市社系统借力借势商务、电商、邮政等部门力量,联合共建县域寄递物流体系,创新构建“县有园区、乡镇有站、村级有点”的三级物流网络,形成“一网多用、双向流通”的服务格局,有效激活了农村经济活力。

县域枢纽的集聚效应凸显。陇南市社系统建成7个集采集配中心,打造超20处冷链仓储设施,系统地整合仓储、运输、配送等资源,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,为全市农产品高效流通筑牢坚实根基。陇南市供销智慧冷链物流园引入先进的高科技设备,建成每小时能够处理5.8吨的橄榄油生产线以及500吨智能储油罐系统,使农产品加工效率提升3倍,损耗率降低至5%以下。

西和县社打造以物流仓储、快递分拣运输、冷链仓储、同城配送等于一体的西和县电商物流园,整合、吸引14家电商企业、商贸物流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。“园区建成后,实现了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通过整合物流、仓储等资源,我们的运营成本降低了,效率却大大提高了。”西和县电商物流园负责人说。

成县供销合作社整合日用消费品、农资、农产品等资源,构建“一点多能”的综合服务网络。成县蔬香门第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我们承担了全县机关和学校食堂蔬菜、米面油、肉蛋奶等配送业务,12辆配送车辆不停歇进行配送,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监测中心和冷藏库,全面保障食品安全。”

137个乡镇基层社和20个乡镇综合超市,通过整合快递收发、电商服务、金融服务等8类功能,构建起覆盖农村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体系。其中,武都区社加盟企业甘肃圆根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成6000平方米的花椒交易市场,带动周边8个乡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.2万元。801个村综合服务社通过“互联网+第四方物流”体系,成功联建600个智慧物流站点。目前,乡镇基层社覆盖率已达69%,服务已延伸到农村“神经末梢”,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购物和服务体验。

山货“出圈”的供销密码

“这款橄榄油富含多酚,适合中式烹饪……”在抖音“陇南供销”直播间,主播两小时就卖出2300单橄榄油。陇南市社打造的供销品牌——“金纽带”橄榄油,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,在国际市场上屡获大奖,共斩获8项国际殊荣,成为了陇南农产品的一张耀眼名片。近年来,陇南市社累计举办直播带货活动400余场次,30余种特色农产品成功入驻“832平台”,年均线上交易额超过4000万元。

线下,陇南市社在青岛、重庆等地设立了“陇南农产品展销中心”,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。在城区中心地带,设立5个消费帮扶展示展销中心,集中展示展销陇南90%以上的农产品。徽县供销合作社打造徽县“供销e家”农特产品综合展销平台,助力“甘味”畅销。此外,市社还组建了陇南供销农产品经销联盟,凝聚起强大销售合力,与中石油、华润万家等40家企业签订协议,让陇南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,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。

紧抓定点帮扶、东西协作等机遇,陇南市社搭建平台,组织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相继举办了“东西协作山海情深·消费帮扶助农增收”暨陇南市“双十一”促消费活动、“消费帮扶供销行动”暨陇南特色农产品(北京、青岛)高校校园行等活动10场次,线下销售额突破2亿元,供销效应不断提升。

陇南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张媛介绍:“现在,农产品价值实现越来越依赖于品牌赋能。市社系统打造的‘线上造势+线下落地’双轮驱动模式,为山区农产品品牌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。”目前,市社打造“甘味”品牌8个,注册“西供”“巧乡”等商标21个,通过品牌化运营,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。

陇南市社通过全方位建设县域商业体系,成功地将农民的“小生产”与广阔的“大市场”紧密联结在一起。这条贯穿秦巴山区的“金纽带”,正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,系紧希望,联结未来。

【收藏此页】【打 印】【关 闭】
版权所有 © 秦皇岛市供销社&秦皇岛市农合联 网站ICP备案号:15017794号-1
公安机关备案号:13030202000641 网络标识码:1303000017 网站地图
地址:秦皇岛市河北大街中段318号 邮编:066004 联系方式:0335-3206180